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七十年代富三代第129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他靠着自己的能力在公社当了主任,后来还带领公社开厂呢。”

  唐年年说起沈家树就特别的骄傲。

  张雪霞也说起了自己的丈夫,没沈家树那么优秀,但是人很勤劳。是队里的劳模。家境在当地也算殷实。因为家里劳动力多,公婆又养了猪和鸡,每年年底卖给公社,还能得几十斤的肉票。每个月都能吃几顿肉。

  看着两人说起农村丈夫一脸骄傲,完全不觉得不好意思的样子,那个年轻学生立马不说话了。

  心里觉得有些尴尬。但是也觉得自己和他们是不同的。

  再好又怎么样。她们现在可是首都大学的学生了。

  而她的舅舅还是大学的教授。别人辛苦考进来,她可以靠着推荐名额进来呢。

  以后找的对象也是首都大学的高材生。

  一番介绍,唐年年基本上可以确认自己应该和谁交往了。

  瞧不起别人,那就会被人瞧不起。

  她和张雪霞成了朋友,另外两位年纪大点的学生也很包容人,于是几人算是成了一个圈子,另外两个年纪小点的就不愿意和他们打交道。

  晚上,唐年年就开始想念沈家树了。她怀念老家宁静的生活。

  但是也知道如今是自己要奋斗的时候,不能好逸恶劳。

  沈家树在和老丈人一起吃饭。

  年年不在家里,他可就蹭着老丈人吃饭了。

  白天他在外面跑了一圈,没找到合适的房子,晚上只好继续来投靠老丈人了。顺道找老丈人问问有没有认识的熟人卖房子的。

  唐文远道,“为什么要买房子?我这里可以住。”

  沈家树道,“爸,我和年年主要是觉得应该置办一点固定资产。以后传给后代也实在。”

  唐文远闻言,就这么被说服了。后代啊,也是他的后代。

  “其实也不用留什么,好好培养孩子,知识才是给他们最好的传承。”

  沈家树笑道,“有您和年年,那这个不愁的。但是能锦上添花岂不是更好?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好呢?”

  这话可真是说到唐文远心坎上去了。他以前再忙于工作,心里也是希望给自己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的。

  “那我帮你问问。”

  “谢谢爸,那可真是麻烦您了。年年都说了,尽量买个大点的,以后您退休了和我们一起住。”

  唐文远笑了起来,“这不用你们操心的。”

  “那可不行,我和年年都离不开您。以后还盼着您帮着教育孩子呢。”沈家树可不觉得自己有本事把孩子教成才。老丈人可是大学教授啊。

  唐文远听的脸都激动红了。

  除非是再启动大项目,要不然他的工作就不那么繁忙了。

  虽然老丈人答应帮忙打听了,沈家树自己也没闲着,在首都比较好的地段晃悠。

  去房管所打听,甚至在房管所和街道办这边都贴了买房信息。

  让有要卖房子的同志去街道办留个言。

  除此之外,他也在考虑自己在首都谋生的问题。

  首都这边肯定是要有事业的,要不然以后就没啥机会来看年年。

  但是一直在老家也不行。

  沈家树也不打算放弃瓜子厂,他准备在首都开一个瓜子厂分公司。就专门卖瓜子。

  首都的市场那可太大了,要是能把这市场慢慢的谈下来,沈家树觉得瓜子厂那点货都不够对

  不过沈家树暂时目标没那么大。自己初来乍到的,还是先看清楚形式。现在这边能站住脚再说。

  所以他顺便也这边开门面。

  首都做生意的人可不多,这会让还没开始改开,私人生意那是不存在的。都是公家单位。

  哪怕首都的公家单位挺多,五花八门的店子开得和私人店子一样丰富,但是空着的门面还是很多。

  他细心的花时间做了个市场调查,把这边门面租金打听清楚了。

  然后给老家洪社长打了个电话报信。

  一来是问问洪社长的意见,二来也是想让洪社长知道,自己在首都耽误这么久可不是为了陪媳妇儿,这可是一直在工作呢。

  洪社长哈哈笑道,“还真忙着工作呢,你这可真是太实诚了。”

  沈???家树道,“难得来一次,我还是希望能拿下这个市场。您想想,我们瓜子厂要是以后能在首都开分公司,名气打出去了,这以后卖向全国,那自然也不是梦啊。”

  “也是你敢想啊。”洪社长道。

  “主要是我们公社瓜子厂的瓜子确实做得好嘛,产品好,咱有这个底气。海城我们都能卖,首都怎么就不行了?”

  “就怕不合规矩,你也知道的,公社开厂其实也不是那么自由。咱们去了首都,动静太大,担心出问题。”洪社长说着自己内心的考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