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七十年代富三代第142节(1 / 2)





  这是因为月份越来越大,孩子在里面发育得快。

  沈家树有些着急,听说孩子太大不好生,他每天都要接唐年年放学,然后在住的房子附近走动,让唐年年坚持运动,不至于让孩子长得太大了。

  这会儿,唐年年其实已经开始发愁了。

  担心孩子出来之后没人带。“家树,你能行吗?”

  沈家树道,“这有什么不行的,大不了先请个阿姨帮我们带着,然后等孩子满一岁好带了,我们自己带。”?把孩子完全交给阿姨,沈家树是不愿意的。他爸妈当初虽然没有怎么管他,但是他也是有爷爷奶奶陪伴的。所以家庭的温暖他不缺。

  他爷奶把他捧在手心里养大的。

  所以自己的孩子也不能扔给外人养,肯定要自己带的。

  沈家树安慰道,“等孩子两三岁了,还能送托儿所去。这都好安排。等孩子生下来之后,你就只管好好念书吧。”

  唐年年摸着肚子,“她一定很好带的,孩子特别乖。”

  沈家树道,“那可不,随你了。”

  唐年年笑眯眯的。

  她爸也这么说,说她小时候特别乖巧好带呢。

  就在沈家树等着孩子出生的时候,老家那边终于传来了消息了。

  洪社长调走了。

  新来了一个领导,从县里调过来的。

  这消息还是刘主任打电话告诉沈家树的。

  自从沈家树不做综合办公室的副主任之后,两人之间没有利益冲突,关系倒是比之前要好。

  现在来了个新领导,也不知道具体情况怎么样,刘主任也想找点儿小伙伴。要是有个什么事情,也好互相照应。

  “开会第一天,新领导就提了你这个瓜子厂。说你在首都那么远,管理瓜子厂是很不方便的。虽然没明说,但是我瞅着那意思,是要换人。”

  沈家树早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个情况。

  他确实离得远。

  任何领导都会考虑这个问题。但是如果领导深入了解他对这个厂的管理,就不能以这个为由的换掉他。

  厂是他一手建起来的。当初公社拨款都没怎么拨款,那么点本钱,现在成了公社建设的钱袋子,全公社都没能说能替代他的位置。

  二来就是他虽然在首都,但是他也把厂里管的很好。这边的市场打开了。以后市场行情好了,自然会继续扩张的。

  总比别的厂长在办公室看报纸强吧。

  但是沈家树的劣势也摆在这里了,他离得远,没办法据理力争。

  而对方如果看中了他的瓜子厂,他就算特意回去也没用。

  好在之前已经做了准备了。

  离好时机的到来也就差几个月的时间而已。

  后面李满福和张前进也都打了电话过来了,说是这领导来了之后,就对砖瓦窑和瓜子厂很有兴趣,来看许多次了。

  还查了瓜子厂的账。

  还调了个财务过来了。

  张前进有点慌,总觉得这不对劲儿。

  沈家树道,“慌什么,还记得我和你们说的话吗,优势在咱们。大不了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。回头我带你们去更好的地方开厂。你可得把那些配方都留着,还有那些做事靠得住的工人,你也留意着,回头愿意走的,咱都带上。”

  张前进见沈家树有想法,立马就不慌了,“树哥,我听你的。我立马安排去。”

  作者有话说:

  么么哒。

  第116章

  没几天沈家树就接到公社通知了, 让他回去开会。

  这一听就是会无好会。

  沈家树已经从刘主任这里知道了公社的情况了。

  公社新来的社长这次可不是和洪社长那样一个人来的,人家是带了班底来的。已经多次在会议上提出了瓜子厂的安排不合理。对沈家树这个长期在外地的厂长很不满意。

  觉得这样会限制瓜子厂的发展,瓜子厂需要安排一个有能力有经验的人管理。

  这说白了就是要摘桃子了。

  谁都想把这个钱袋子给放在自己的口袋里面。这是明摆着的事情。

  连公社书记都想过插一手呢。但是人家心里明白这个厂是谁开起来的。知道不好随便伸手。所以这才没真的动手。

  此刻, 新来的徐社长正在办公室里和自己人商量着如何开展以后的工作。

  比如瓜子厂接手之后要立马进行整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