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7章





  意料之中,父亲不在家,今年过年他多半也不会回来,毕竟外面因早年胡混还欠着一屁股债,他就是想回也没那个资本。

  小时候不懂事的那几年,他以为只有电视上才能见到那种被追上门要债的情形,以为那种事情多少偏离了现实,放在生活中是有些不切实际的。

  可长大了几岁以后,过年来到家里的外人,就不再被他当做是来拜年的走访,他虽然不认识那些人,但他心里却已经清楚了他们来的目的。

  总归是要打扫的吧。

  望着乱糟糟的院子,那一棵大梧桐树落下来的叶子都有些腐烂了,可见落下来的是有一段时间了,因而他很好奇,月余前他还和母亲同了电话,那时候母亲还问他什么时候回家,按理说母亲应该在家才对,可看这样子……也不像是家中有人的模样。

  将行李随便的放在了屋檐下,刚回来的第一天,他也懒得去整理分类。离开的时候再怎么想着无所谓,可久违之后再踏上“家”的土地,还是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。

  这些,在外漂泊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,那种感觉没办法去形容,也许称不上是什么激动,现实早已磨平了激情,说什么久居在外,回到家乡会有一种想哭的冲动。这种感觉他现在是体会不到,倒是有一种本能的放松。

  在外上班的时候,闹钟都快成了摆设,身体习惯了生物钟,到了大致的时间就会醒来,而醒的时候,好像不管睡多久,睁开眼睛的时候都还是会觉得很困。可回到家里的时候,哪怕只睡平时的三分之二甚至一半时间,都会有莫名的精神。

  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有,但他,是有的。

  院子不大,却也不小,村子里的房子普遍都在一百平米左右,翻修过的房子通常是半封闭形式,只有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裸露“小院”。而他们家的房子因为没有翻盖,样式要更“古老”一些,前厅,他们这儿的俗语也叫大屋,就是主卧吧,在房子最前面,往后的部分,两侧有两三个“侧卧”,剩下的部分就全是院子了。

  也好理解,毕竟大桐树都有空地方生长,房子的样式可见还是有些“古老”的。

  他本不是一个细致的人,打扫的一尘不染是不太现实的,也就大致的清扫了一下,达到眼不见心不烦的样子,把那些枯叶扫到了一堆,打火机一点,等成了灰,随便找一片儿空的土地一丢,还能当做养料呢。

  “你去哪儿了?没在家?”

  花了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,把院子和自己的小屋打扫了一下,然后他便躺在了床上,后背往床头一靠,顿时就什么也不想思考了。当然这只是玩笑,很快,他就给母亲打了个电话。

  “我在你外婆家。”

  母亲那边稍微有那么一丢丢的诧异,诧异他怎么一声不吭就到家了,但也没说什么,然后说明了一下她那边的情况。大致就是张延的外婆年纪大了,身体不硬朗了,前一段时间来了个毛病,住院了,正好母亲在家也是闲的没什么事儿,索性便去照看一段时间。

  说起外婆,也就是母亲那边的娘家人,印象里,母亲的娘家人里面,也就只有外婆对他还算好些了。

  母亲的外婆的大女儿,张延有二姨,三姨,四姨,还有个小舅,四个女儿一个儿子,若是放在现在,着实有些不敢想象,但在外婆那一辈,一家五个孩子还真不算什么。

  外公走得早,据亲戚们所说,好像是肺上出了问题,一方面与吸烟有关,一方面也是劳累,所以正值壮年的时候便撒手人寰。

  而外公走的时候,母亲作为大女儿,那个时候也才十三四岁,外婆一个人拉扯五个孩子,想想还真的是挺不容易,不过讲句实在话,那一辈的人,大多数家中都有好几个孩子,不止外婆一家,家家户户都挺不容易的。那个年代,农村还是靠庄稼生活的时候,不说种地与收成需要出力,就说打出来的粮食,供六个人吃,若平时再需要卖点粮食买些日用品之类的……

  想一想,好像现在自己经历的这些事情就都不是什么问题了。

  外婆许是经历过事情的人,或者说那一辈的人大多都是如此,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与人言语,也许做的不是很完美,但大多数都是让人挑不出大毛病的。尤其是对待晚辈的方面,张延小时候也被外婆打过,骂过,但也不知道怎么说,反正现在他还是觉得外婆挺好的。

  二姨三姨她们,张延倒也不是说她们很坏还是怎样,只是就拿二姨来说吧,张延的母亲是家中老大,大女儿,平辈来说那也是你姐姐对吧?母亲和父亲通过相亲认识,走到一起,虽然从现实来讲,这段婚姻并不算是很完美。

  经济问题和情感问题都有,而且是大家公认的,张延自己亲身经历的,只要在母亲娘家人那边提起父母的婚姻,所有人都会对父亲一番责骂,没有一个人会说父亲的好。

  就当他有些大逆不道,可这毕竟是事实,父亲游手好闲,脾气还臭,哪怕到现在都已经近五十岁的人了,还不清楚自己已经是一个丈夫,已经是一个父亲,该做的事情,该负的责任,从来都不管。所以哪怕张延来评论,他也会赞同母亲娘家人那边的观点。

  可赞同归赞同,你们说也就说了,人肚子里有气,说两句不好听的也没人拦着你对吧?但总归得分清楚对象吧?说完父亲的不务正业,一群人又把话题扯到母亲的身上,说母亲傻,没眼光,当初怎么找了个这样的托付。以及诸如此类的话,反正是说的挺难听的,就差没直接破口大骂了的那种。

  外婆气的时候,会跟着说两句,到毕竟母亲还是她女儿,说两句之后又能怎样?都已经什么时候了,说这些还有什么用?

  所以到最后的时候,一般都是外婆来打圆场,终结掉这个话题。

  但事情总归是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,一次两次也就罢了,甚至十次二十次都可以忍,但每一次只要坐到一块儿就扯这个话题,是不是就有点过分了?

  没什么话好说吗?生活很单调吗?很苦恼吗?那毕竟是我妈,你们是长辈,我不好直接说你们什么,但你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当着我的面集体数落我妈的时候,可曾设身处地的为她考虑过?

  知道我们日子过的艰难,你们可曾救助过?一年到头不见得来一两次,偶尔来一次,却一脸嫌弃的说我们家真破的又是谁?

  我从未奢求过你们能伸出援手,但至少请不要落井下石,相互之间谁也不欠谁,亏的这还算是亲戚,姐妹之间还有血缘关系,然而就这?

  呵……

  那年自他出了学校,直到现在他也没有再去过外婆家,一方面是不想再看到那些亲戚,因为他完全可以想象到见了面之后的场景。

  说他任性,说他不懂事,尽管可能不是责骂,但那些话,他却是真的不想听了。

  他有自尊,尽管可能微不足道,可他也是想要保留那仅有的一些面子的,哪怕这些面子只能存留于自我的世界里。

  不去听长辈们的责备,不去听他们的数落,因为我会觉得很丢人,很没面子。

  我也曾是别人口中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可现在,我成了另一种含义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尽管这里面的转变有我自己的原因在里面,尽管这一部分的自尊微不足道,可我却还是想保留。

  我以前以为,人前一套,人后一套,是指两面三刀的阴险小人,直到步入生活我才明白,原来在生活中它还有另外一个意思。

  我有十块钱,我只能买两瓶水,但我会告诉别人我有二十块钱,我可以买好几瓶水,这么做的意义不是想从谁身上得到什么,只是想让自己变得稍微“体面”一点。在陌生人的面前,我可以展露最真实的自己,因为他们不认识我,哪怕他们背地里嘲笑我,我也全然不知,全然不在乎。

  但在与我相识的人面前,我却想表露的好一点,再好一点……

  这不是虚伪,虽然曾经我也一度认为这就是虚伪,但现在我才明白,其实这就是生活而已,也只是生活……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