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118章 有意在东三省,修铁路的朱子龙!(2 / 2)

大明百姓主要的农业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粟,也有冬小麦,但在东北地区都难以生长。(不然,皇太极他们吃饱了没事做,天天来中原抢粮食?)

但是,随着朱子龙穿越而来,并且带来了大量后世的玉米、红薯等高产作物。

现在,这一传统限制不足,已经渐渐在东三省几年发展下来后,快要消失了。

如果说,东三省目前对朱子龙来说,唯一的缺点是什么。

在视察了情况过后,坐在书桌前,朱子龙提起笔,重重的在纸张上,写下了交通,两个大字。

没错,就是交通不太方便,这个缺点。

从国防战略的角度来看,东北是华北的门户,向外可以辐射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,向内可以作为防御华北的屏障,位置十分的重要。

但在古代,现代大兵团运动战的战术没有条件,守卫华北的任务也主要交给了长城和山海关,所以东北地区也不是防御重点。

但是,守永远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。

李成梁守了几十年,结果呢?

守出一个野猪皮出来,把大明给整没了。

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!

-

思索着这个,朱子龙站起来在月色下,走来走去。

最后想了想山东钢铁的产量,以及东三省地下面的铁矿石存贮量,一咬牙脱口而出:“麻的,看来又得开挂了。以大明的铁匠水平,还有山东的流水线,大量制造铁轨是不成问题的。只是火车机车头,他们搞不定。老子拼了,来回几次,运几轮船的火车头来大明!”

好家伙,朱子龙终于下定决心,要把火车这个东西,在大明搞出来了。

只是,汽车都没在大明推广,就开始搞火车,是不是有些跳跃性发展了?

嗯,不过,如果只是火车算军管物资,不参与民用客运的话,似乎也没啥可担心的。

东三省的人口本来就不多,几里一小火车站,驻军,外加民兵驻守,以及轮班制沿路检查。加上没专业的工具,也没人能偷走铁轨(蒙古人也没法抬走)。

大修铁路,是可行的。

而一但东三省内的铁路修好,那怕只有一条铁路修好,那产生的运输能力,将是极其可怕的。

会是人力的几十,哦不,几百,哦不,甚至于几千倍也有可能。

想想看,原本从东三省到大明内地,来回最快也要二三个月,最慢要大半年,中等距离的也要三四个月的时间。

但是,一但开通火车后。

二三天内就能走个来回,二三天和三四个月的对比。

百倍的时间缩短比呀,想想就细思极恐!

以前如果发现敌情,传回中原,再发兵支援,等到地方了,甚至于战争都打完了。

可是现在不一样了,夜不收侦查得力的话。敌军还没到山海关,甚至于刚到草原,大明的支援军队坐火车过去,比敌人还到的早。

甚至于,可以大家先睡个觉,喝杯茶,洗个澡,再找个妞XXOO,看看风景,定好计划。

等的不耐烦了,好吧,我们去偷袭敌军。

如此以逸待劳,又是准备充分,这战打不胜才真是有鬼了。

这么一来,就可以将固定的边关守军,减员,变成半工半军。军费只少节约50%的同时,还能因为半工的原因,还有的赚。

并且,不会担误国防,还可以做为榜样,让大明各地看一看这个跨时代的新变化。

简直妙不可言!

-------------